发布时间:2022/06/10 09:18:51
作者:周伟峰
出品:3060研究院
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中国进入全新的经济社会变革,能源的供给端、消耗端均存在重大革新机遇。建筑运营能耗占全球总能耗30%,具有巨大减排潜力。
根据中国建筑节能协会发布的《中国建筑能耗研究报告(2020)》显示,国内建筑行业全过程碳排放总量占全国碳排放的比重超过50%,其中建材(钢铁、水泥、铝材等)占28%,施工阶段占1%,建筑运行阶段占22%。可以说,建筑领域碳排放占了全国碳排放总量的半壁江山,有效降低建筑领域碳排放将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过程中极为重要的一环。
因此,建筑行业的减碳工作势在必行,去年印发的《关于推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实施建筑领域碳达峰、碳中和行动”。自2022年4月起,计算建筑碳排放也成为了强制性要求。
作为一个长链条行业,建筑行业碳排放涉及全生命周期,包括建材生产、建筑施工及运维。
做好建材碳减排减法题
作为建筑行业碳排放的第一大来源,建材生产环节接近一半的碳排放量源自水泥生产,因此,大力推行绿色制造,将“绿色、低碳、循环”理念贯穿到原材料选用、生产制造和产品应用全过程;积极善用工艺优势,综合利用工业废弃物,协同处置生活垃圾、城市固废和医疗废弃物;不仅生产风电叶片、新能源玻璃、低碳水泥等绿色环保产品,还提供新型房屋、检验认证等工程技术服务,助力社会低碳转型和建造绿色宜居环境。
不过,想要做好建材行业碳减排这道减法题,需要我们拿出抓铁有痕、踏地留印的决心,撸起袖子加油干,实现“双驱动”“双升级”,一方面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以科技创新带动产业升级;另一方面做好能源结构优化,构建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构建绿色低碳的建筑材料工业体系,不仅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必要手段,对建筑材料工业可持续发展同样意义重大。在多年的切实行动中,我国已在低碳转型之路上迈出稳健步伐。据统计, 2014年以后,我国的建筑材料工业碳排放就基本维持在14.8亿吨以下波动。经初步核算,2020年我国建筑材料工业万元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了73.8%。
作为建筑材料工业第一耗能的水泥工业,摘下重污染、高耗能的帽子,完成碳减排的任务对于整个建筑材料工业是否可以做好碳减排这道减法题尤为重要。可喜的是,水泥工业通过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坚持去产能、补短板,淘汰落后生产力,企业数量从5000多家减少到目前不足3000家,从2005年到2014年水泥产量增长133%,煤炭消耗仅上升46%。
作为衡量碳减排成果重要因素之一的煤炭,长期以来都是建筑材料工业第一大燃料,随着能源结构的不断优化,目前全行业年煤炭消耗在建筑材料工业能耗结构中的比重已经由原来的70%下降到56%,而有着清洁能源之称的天然气年用量已经超过120亿立方米。天然气已经成为玻璃、玻纤行业的第一燃料,陶瓷行业主要燃料,这三大行业天然气消耗占建筑材料工业天然气消耗总量的80%。
建筑材料工业碳减排是一项长期任务,不可一蹴而就,要坚持全国统筹,强化顶层设计,抓住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关键节点,以事实为依据,加快结构调整,以创新为纽带,推动技术进步,强化社会资源配置协调能力,做到科学决策,做好分类施策,有序推进。我们要拿出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决心做好碳减排这道减法题。减掉落后产能,加上清洁能源。这道算数题需要科技的支持和创新的驱动,更需要果敢的勇气和坚定的决心,才能算出漂亮的答案。
建筑运维迎来智能化变革
建筑运维是建筑行业的第二大碳排放来源,集中在用电消耗和供热系统中的煤炭燃烧,由此,降低能耗是建筑运维环节的关键。而建筑楼宇智能化转型和光伏建筑一体化是当下比较鼓励的解决方案。
过往,智慧建筑主要着力于楼宇的暖通、电气、安防、消防等系统的集控管理。根据2018年~2023年中国建筑智能化工程行业市场规模预测以及分析,未来,国内智能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将不断提高,预计2023年,国内建筑智能化工程市场规模将达到12276亿元。
建筑楼宇智能化转型是结合BIM和物联网技术,对建筑楼宇进行精细化的运维管理,包括设备管理、能耗管理等方面。具体而言,在设施设备管理上,可对所需设备进行查询,获取设备全部信息;在能源管理上,可实时获取建筑能耗数据并进行干预,有效减少能源浪费。
只凭借绿色建筑,无法有效做好建筑节能减排,但是若将绿色建筑与低碳建筑进行有机结合,会取得良好的节能减排效果。
未来,在新基建、碳中和等政策加持下,建筑在运维中用智能化手段减碳将迎来新一轮机遇。
END
扫码加入3060研究院
备注“姓名+公司+岗位”申请入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