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资讯 >  3060研究院

政策吹响降碳号角,中国建筑脱碳步伐加快

发布时间:2022/04/18 18:10:17

汽车链条冗长复杂,制作一辆蔚来汽车需要上千块芯片,上万个零件,而且芯片和零件分布上海、吉林、江苏等地,如果无法保证正常供应,自然会对汽车生产造成影响。近日,支付平台Stripe发布了全新的公益子公司Frontier,并宣布已号召Alphabet、Shopify、Meta、McKinsey与数十万家使用Stripe Climate的企业参与,提出了“预先市场承诺”(Advance Market Commitment,AMC),准备在2022年至2030年之间,以9.25亿美元的资金购买永久除碳量,现由Stripe Climate团队负责运行。

据3060研究院了解,Stripe Climate是一项为企业资助大气碳研究和捕获的服务,企业可以通过Stripe Climate工具将部分收益投向四项旨在减少碳排放的新兴技术,企业使用Stripe支付平台,可以通过该工具来协助除去大气层中的二氧化碳,每个企业得以设置每次交易所要捐赠的款项,以用来赞助各种新兴的除碳技术或购买除碳量,而Frontier项目得到Alphabet与Meta等大型企业的赞助。

可以看出,很多企业都已着手减少自家数据中心或建筑运营上的碳排放,但在2021年时,被永久清除的碳不到1万吨,只有年度目标的一百万分之一。

如今,有关“碳中和”的讨论已遍布全球,并深入能源、制造、建筑、交通等多个领域,对于中国而言,建筑行业不仅是碳排放大户,也是能耗大户,因此,建筑行业低碳减排已刻不容缓。

建筑行业迎首个碳排放标准

近年来,我国建筑能耗总量增幅也十分显著。根据住建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发布的住建部重要研究成果《建筑领域碳达峰碳中和实施路径研究》,基础情景下,我国建筑CO2排放总量将在2035年达峰。总量维持在30.08亿吨。其中,直接碳排放3.84亿吨,间接碳排放27.24亿吨;在总量控制情景下,排放总量在2030年达峰。总量为26.88亿吨,其中直接碳排放3.61亿吨,间接碳排放23.27亿吨。无论是过去还是将来,中国的建筑运行碳排放总额都很巨大,需要引起重视。

从概念上看,建筑碳排放是指建筑物在与其有关的建材生产和运输、建造及拆除、运行阶段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的总和,以二氧化碳当量表示。

在此背景下,4月初,建筑业迎来首个碳排放强制性指标。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行的《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以下简称《规范》)于4月1日正式开始施行,并指出, 本规范为强制性工程建设规范,全部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规范》指出,对新建建筑节能设计、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系统设计等提出要求。其中,新建的居住和公共建筑碳排放强度,应分别在2016年执行标准的基础上平均降低40%,碳排放强度平均降低7kgCO2(m2·a)以上。

与此同时,《规范》中有关节能设计的要求、分析建筑能耗、可再生能源利用以及碳排放核算的要求也将对从业者的低碳意识、利益相关方参与数据核算的能力以及政策制定者的监察机制设计等方面提出重大挑战。

4.jpg

▲低碳建筑,图源pixabay

“十三五”期间全国建筑全过程碳排放年均增速3.1%。鉴于建筑行业作为中国的温室气体排放主要贡献方面,中国迫切需要采取更明确的行动和途径,根据碳中和目标发展低碳建筑。

然而,建筑工程项目具有技术含量高、施工周期长、风险高、涉及单位众多等特点,因此以生命周期理论(建筑全生命周期是指从材料与构件生产、规划与设计、建造与运输、运行与维护直到拆除与处理(废弃、再循环和再利用等)的全循环过程。)为研究基础,对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核算进行分析评价,对建筑节能减排十分重要。

丁仲礼院士曾指出,“‘技术为王’将在实现碳中和的进程中得到充分体现,即谁在技术上走在前面,谁将在未来国际竞争中取得优势。”

如果能够结合具有雄心的净零目标(碳中和是指人为排放量被人为作用和自然过程所吸收,即净零排放。),重新思考建筑全生命周期内的设计和使用方式,将VR技术、云计算、视频监控、信息化管理、BIM平台以及一系列低碳技术应用在建筑全生命周期中,最终建筑行业排放趋势可能会在2060年之前实现逆转 。

碳减排将贯穿建筑全生命周期

随着国际上对于建筑行业碳排放方面的规范和要求提高,顺应全球承担应对气候变化的共同责任,中国对于建筑行业碳排放需求极其迫切。

受城镇化和生活方式改变的影响,建筑行业碳排放与日俱增,如果不加以约束,中国净零目标也会受到影响。根据中国建筑节能协会最新数据,2019年全国建筑行业全寿命周期碳排放总量占中国碳排放50.6%,共49.97亿吨二氧化碳。

5.png

▲城镇商业建筑,图源pixabay

中国工程院院士江亿院士认为,低碳转型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决策,“碳中和”需要减少建筑运行的直接碳排放。

江亿院士还指出,“目前,建筑运行每年还在排放20亿吨以上二氧化碳,由建造和维修间接导致钢铁、建材等制造领域的碳排放,每年有16亿-18亿吨。大力减少建筑领域碳排放,需要大幅改变目前建造、运行、维护等各个环节的理念和方法。”

当下,中国正进入碳中和关键窗口期,一方面,低碳建筑正迎来发展风口,热钱不断涌进,投资行业出现了建筑脱碳和能效在投资战略中逐渐占据一席之地的积极迹象。

另一方面,建筑行业首个碳排放强制性指标提高了市场对机会的把握,适时政策让建筑碳排放潜力被完全开发,政策加持让建筑行业开始积极转型,碳减排将贯穿建筑全生命周期。

值得一提的是,针对碳中和,丁仲礼院士也概括了“三端发力”的体系。第一端是能源供应端,尽可能用非碳能源替代化石能源发电、制氢,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或能源供应系统”;第二端是能源消费端,力争在居民生活、交通、工业、农业、建筑等绝大多数领域中,实现电力、氢能、地热、太阳能等非碳能源对化石能源消费的替代;第三端是人为固碳端,通过生态建设、土壤固碳、碳捕集封存等组合工程去除不得不排放的二氧化碳。

可以预见的是,未来提升建筑运营能效,发展清洁能源、采用全新建筑技术,不断降低建筑能耗,是建筑领域低碳减排的必要途径,也将是我国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手段。

Booking Experience

预约产品体验,迅速获取方案